多年前,曾有一名多發性骨髓瘤的病患長期骨痛跛腳, 誤以為是老化,加上運動傷害,因此到國術館整骨,整治過程中,骨頭喀啦一聲斷裂, 當時連國術館的老師傅都嚇到,緊急送醫開刀,才發現是多發性骨髓瘤。
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發生在老年人的血液惡性腫瘤,台灣每年新增病患約300到400人,但因為病徵不明顯,或是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,常造成就醫時間延誤。其實多發性骨髓瘤如能早期診斷,可以提升治療的效果,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後遺症與併發症。
在以往治療不發達的年代,醫師只能仰賴化療,或是血液幹細胞移植,隨著新型癌症藥物的研發與問世,已使得多發性骨髓瘤的病患壽命延長,醫師也較能妥善處理臨床上的併發症。
在藥物治療方面,醫師會考慮病患的年齡、癌症分期以及身體狀況來做考量(例如:肝、腎功能),過去最常使用的是化療,利用殺死骨髓的異常細胞來恢復正常細胞的功能。但是化療的效果有限,病情很容易復發,目前較新的方法則是併用標靶治療藥物,在效果上,較以往有顯著進步,因此今年健保也開始給付標靶藥物像是「萬科」等,用於第二線治療。
根據臨床研究,如果第一線治療就是用標靶藥物,療效會更好。一般來說,大多數病患可以在治療一個半月內,就觀察到藥效反應。
雖然多發性骨髓瘤目前仍然屬於無法完全治癒的癌症,所幸隨著臨床上新藥的發展,也看見許多病患在與醫師充分配合下,擁有較佳的生活品質。
沒有留言:
發佈留言